首页 > 九游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AG九游会官方入口|“还乡书记”赤子情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7:36    次浏览

讲述人桃源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、副县长黄贵生他是一位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,在本应是尽享天伦、含饴弄孙的年龄,却抱着一份“还情”的信念,毅然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,回到阔别40余年的家乡担任村支部书记。近些年来,他帮助村民兴产业、强基础、促增收,让家乡走出贫困落后,步入发展的快车道。他就是桃源县龙潭镇杜家坊村支部书记邹言龙。“屋脊上开门,鬼都不上门”,这是几年前杜家坊村留给大家的印象,村民贫穷,村庄落后,村集体欠债50多万元。谁能带领大伙儿走出困境?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多年来乐于助人、一心为民的原龙潭镇党委书记邹言龙。于是全村群众、党员分别全票选举他为村主任、村支书,20多名党员还联名签字按印,赶到县城邹言龙家当面请他回来。乡亲们的信任让邹言龙为难了。妻子极力挽留:“儿女都大了,屋里就我们两人了,你这一走,我一个人在家里太不方便。”儿女们担心:“父亲有一定年纪了,村里的艰难环境和巨大的压力能否承受得了?”但邹言龙觉得,一张选票就是一张请帖,上面写满了父老乡亲们的信任与期盼,面对这么多的请帖,有什么理由不赴约呢?面对妻子的不舍,邹言龙说:“群众投你的票,就好比跟你上了人情。我现在去当村支书,就是去感恩还情。”原来的杜家坊是一个“开车路难行、开口水难喝、开灯电难通”的“三难”村,村民的收入也仅能维持温饱,想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。邹言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,为解决发展资金难题,他四处找老同事、老朋友帮忙,凡是能挨上点边的,都上了要拜访的名单。近的登门,远的打电话、写信,虽然到处求人很“赊人”,但邹言龙觉得值。在他的努力下,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:他四处奔波争取到农村饮水工程,总投资80万元,从两河口水库引水进村,整个供水网络覆盖全村11个组229户;他多次向上级汇报争取到电网改造项目,引资28万元新增变压器一台,并对11公里高、低压线进行了改造;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,筹资138万元对4.7公里通村公路进行硬化,使全村人告别“雨天一脚泥,晴天一脸灰”的历史。此外,邹言龙还不辞劳苦前往陕北拜访村里出去的成功人士,“化缘”23万元为村里修了一座便民桥。为帮村民找准致富路子,邹言龙经常翻阅资料,实地勘察,利用杜家坊村的自然优势开辟致富新路。杜家坊村山多田少,适合种植特色树种,他便动员大家种植经济林,变荒山为宝山。经多方筹资,村里投入20多万元种植桉树600亩,投入10万元种植蜜桃400亩,另外还种植了300亩青蒿和150亩“山下红”柑橘,现如今,杜家坊村的每一个山岗,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绿色银行”。为实现杜家坊村可持续发展,打造绿色经济,他还立足本地实际,创造性地提出了库村同治的想法,即在改善两河口库区和移民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,依托水库和周边林业资源,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农业。邹言龙计划在未来几年里,首先把基础设施建起来,修通原杜家坊村至原左家溪村的8公里公路,结束原左家溪近600村民靠船出行的历史,并对两河口水库下游3公里河道进行整修,然后把旅游品牌树起来,建一座集休闲、娱乐、餐饮、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山庄,最后把自然资源用起来,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木,配套搞好风景林种植,利用国家二级水质标准的水库资源开发一家品牌水生产厂。库村同治项目完成后,必将成为“两河口名片”,成为杜家坊乃至龙潭镇新的经济增长点。长期的基层工作,使得邹言龙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显得苍老了许多。但每当看到还有村民没有过上相对宽松的生活时,他总觉得情还没有还完,如果离开将亏欠乡亲们更多。如今,邹言龙依旧坚守在村支书的岗位上,为乡亲们奉献自己的余温余热。编者感言:桑榆未晚,微霞满天。邹言龙以一份回报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,殚精竭虑,造福桑梓,描绘了一片美丽动人的夕阳红。我们期盼杜家坊村在邹言龙的带领下大步奔向小康,我们更期盼能涌现出更多的“邹言龙”,怀着感恩的心,为民服务。(编辑 李寒露)